61克田黄,200万起拍

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明十七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以含佣金价4167.92万元成交,是目前为止最高的成交单价;
 
 
  2013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印石三宝专场,一枚林清卿作田黄石云纹薄意扁方章,以含佣金价517.5万元成交,克价15万元刷新了克价成交纪录,也是目前为止最高的成交克价;
  2015年嘉德秋拍,一枚寿山田黄石吴让之风格印章,仅重为61.1克,却以200万的价格起拍,克价起拍已达到3.27万元,也是目前为止最高的起拍价之一;
 
 
  在历年拍卖会上,精品田石所占的石雕拍品比例极低,往往是十几件的水平,但这些极低比例的精田拍品所占的成交额却占绝大多数,有时能占九成以上。即使整个石市行情有所趋冷,田石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依然无可动摇,一些精品田黄的拍品行情坚如磐石,有的是逆市而涨。
 
 
  2015年东南秋拍,所有门类加计成交额为4731万元,其中郭懋介作田黄石《赤壁夜游》薄意摆件成交额2070万元,占拍品成交总额的四成。如果加计其他专场的田黄成交总额,田黄占据拍品成交的份额更为可观。可见,无论是什么样的行情,田黄扮演的都是绝对主角。
 
 
田黄是石雕文化的核心    
 
  田黄能占据石雕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与皇宫文化分不开;其作为皇家的祭天文化,有着“福寿田”的美誉,深受皇族贵胄的青睐。原先的田黄原石神圣不可方物,受着人们的敬仰、礼拜,当它表现亲民时,其表现同样也是非同凡响。
 
 
  人类的各种对于生活提炼性的解读,无法通过文字全面体现,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展现渠道。作为从皇家起源的价值,它同样是需要仰视的,田黄昂贵的价格只有皇家贵胄才能承担。
  即使在清代,田黄的价格就极高,当时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皇家的强大实力在面对材质之时,不需要像如今的人们那样小心谨慎,当时对于田黄材质的对待方法通常以锯章的方式进行,甚至奢侈地以链章的方式表达。这就是一些古董级的田黄,多数以田章方式出现的原因所在。
 
 
  从田黄雕品扩展、延伸开来的文化,一直到其他寿山材质,发展成薄意、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各大门类,将传统的诗、书、画艺融入其中,所蕴含的信息折射出儒、道、释三大家的思想精髓,以至如今的收藏界有“石雕核心在寿山石、寿山石核心在田黄”的说法。
 
 
质色垄断地位无法超越
 
  田黄的垄断地位不仅仅在于皇家文化的支持,其质色超群、地域概念等二项因素同样是功不可没。
  田黄,从产地来讲,仅在于北峰山区寿山村坑头溪所经流域的水田内,分为上、中、下坂,除此之外出产的石头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田;从名词来看,一为“田”二为“黄”,前者是指必须是田坑里出产的独石,非田挖掘来出来的则被筛选出这个定义之外,后者颜色指的是黄色,这又把一些其他颜色区开来,如它可有效解决“白色、黑色等是否作为正田”的分歧。
 
 
  作为田黄的定义用词,必须是严谨、认真的,但如今这一名词存在着被石界滥用的倾向。一些外域出产的独石也被称之为田,这令同样是独石却不能享受田黄待遇的鹿目、鲎箕、牛蛋等感到汗颜,如昌化出产的独石多为山料也称之为昌化田,老挝石中的独石本应叫老挝蛋,也以“老挝田”来称之。
 
 
  而坑头溪所经流域田中所产的独石,能以“田黄”称之的也极其严苛,一枚能称之为田黄的独石,可以从皮、丝、格三个方面来看待;从皮上来看,田黄的皮有黄、黑、白、灰等色,有些无皮的田黄只是皮比较薄而已;从丝上来看,这是与外域独石最大的区别所在,大多田黄中多有萝卜丝于中沉浮,有的老田丝与肉结合在一起,肉眼不可观之;从格上来看,多数田黄存在着色格的可能,当然作为弊病所在,这方面的特征越少越好。
 
 
  由于有着如上的严格区分,田黄的产量是极其有限的,如今的寿山已无20克以上田黄出现的可能。后面的市场发展都是在现有存量的基础上展开,是故,田黄的价格年年都在冲高,其极限如何无法预知。
 
 
精品的标杆作用在扩大
 
  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的田黄都能完成“极限”运动,一些硬田、偏田都被挡在此类字眼之外。实际上来讲,好的田黄存量是极其稀少的,市场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大浪淘沙后,一些石质偏粗的田石更加活跃是不得以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评价田黄的好坏,常以“细、洁、润、腻、温、凝”等六德审之,好的田黄必须有如上六德的特点。
  一枚能成为标杆级别的田黄需要三个方面的特征,一者为如上六德的特点,二者为克数上的高分量,三者为上佳艺术的注入。如果试想一下,一枚田黄作品同时具备如上的三项特点,还存在古旧历史、名人篆刻等特征,无疑将标准提高到无以无复加的水平,高价自然是其最终的结果,如2015年嘉德秋拍即将上演的杨玉璇作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就具有如上的几个特点。
  克数、总价是田黄展现结果的重要二项数据,而市场的发展注定会使这二项数字更加耀眼,未来市场的精田标杆作用也将会是愈演愈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