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热潮,如何回归“黑老虎”的本质与趣味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留下来的都是真爱”,这是对于嘉德2015年秋拍大观古代书画专场中碑帖专题拍卖时场内的共识,将近午夜的拍卖仍然挡不住现场竞拍碑帖的热情。这一场碑帖专题的拍卖,也让俗称“黑老虎”的门类一下子变得沸沸扬扬,甚至成为标志性事件。而文津阁秋拍中的吴大澂及晚清金石学家作品及藏品专场,则是从“金石学”的概念切入,以核心人物吴大澂展开的脉络梳理为收藏者呈现了晚清金石研究的现象。

  事实上近一两年以来,“吴大澂”成为一种拍卖现象,作为晚清时期的著名的金石学家,由于作品存世量相对比较少,且精品数量不多,导致吴大澂作品并没有很高的价格。同时代的金石学家的作品则因为市场的认知度不高,早前也尚未进入大众的视线。但是这股从2014年以来兴起的热潮,在拍卖市场中经历了二十年的酝酿之后,终于稍稍“回”到了其应该有的高度。


1.jpg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中国嘉德2015年秋拍 862.5万元


  但是我们也在思考,金石拍卖热的概念从何而来?为什么到了今年会是一个集中爆发的时间?同时对于复杂的金石学,拍卖市场中到底什么能卖?什么样的金石作品最受追捧?时过境迁,金石收藏和研究是否还存在?


从“日本竞拍热”到“回流热”的价格变迁

  “一个冷门的种类其实在拍卖市场中一直都有出现,但是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整个市场份额占的也不大,关注度也很低。‘散氏盘’的拓片年份比较好的版本,在早些年也就是二十万左右的价格,但是现在一般的版本重则过百万;再有陈介祺先生收藏的‘毛公鼎’拓片之前的价格在十几万左右,现在随便一张好的‘毛公鼎’拓片都在七、八十万元以上的价格。”文津阁拍卖董事总经理王维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2.jpg

吴大澂 拓注金石各器 文津阁2015年秋拍 414万元


  碑帖作为金石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雅昌艺术网也查阅到,其实很早就是拍卖市场中的“常客”,只是是一个“并不怎么受待见的常客”。

  “现在我们看来碑帖也好,金石也好受到各种视线的关注,但是依我的从业经历来看,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现在的价格还是卖不过上世纪90年代。”嘉德拍卖古籍善本部资深专家彭向阳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雅昌艺术网也尝试梳理了二十年来碑帖为代表的金石拍卖市场脉络,北京翰海作为碑帖作品拍卖最早的公司,早在1994年首拍中就把碑帖放在中国书画专场中。其中推出了20件碑帖作品,从估价来看,能和当时的书画作品相对抗,最终成交了17件,价格均在3万元左右,估价最高的两件拍品,其一是估价48-60万元的《晋-好大王碑四册》,其二是估价12-15万元的《北魏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造像四品两册》均遭遇流拍。


3.jpg

估价48-60万元《晋-好大王碑四册》 北京翰海1994年首拍


  其中1996-1999年是碑帖拍卖的高峰,1996年北京翰海推出了24件碑帖拍品,成交22件,明拓《秦琅邪台刻石》拍得16.06万元;1999年翰海春拍,东汉明拓《张迁碑》以40万元成交,明拓《乙瑛碑》也拍出21万元。

  2005年翰海春拍,《王基残碑》以34.1万元成交;2012年秋西泠印社拍卖的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就以304.75万元的高价成交。持续不温不火的状态一直到2010年左右,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中推出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估价120-200万元,以369.6万元高价成交;同年的翰海秋季拍卖推出一件宋拓《兰亭序》,估价1200-1500万元,最终以1680万元成交。北京匡时2013春拍宋拓《化度寺碑》以55-65万元的估价起拍,经过数十轮的激烈争抢,最终以322万元高价成交。

  持续的高峰爆发就是在2015年秋拍,嘉德大观夜场中,《常州王有林藏碑帖》12件拍品,总成交1743.4万元,成交率 91%。其中《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以862.5万元成交,创造了碑帖拍卖的世界纪录。

  “最早的时候我们把这些东西卖给日本人,拍品的价格差距非常大,当然日本的客人是便宜和贵的作品都买,如果说把碑帖作为普通流通的商品来看,东西一旦贵了点,人家就不买了,但是真正懂的人都知道,碑帖是唯一性和稀缺性的,可能今天有了很好的明拓本,如果你不出手的话,极有可能就是孤本了,当然不排除若干年后出现宋拓本或者是唐拓本,但是这种几率实在是太小了。”彭向阳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4.jpg

朵云轩2011年拍卖 石鼓文拓片 估价2000-3000 成交价:59万元


  “朵云轩在2011年拍卖中,一件没有任何题跋的递藏的石鼓文碑帖,现场以2000元起拍,最终的成交价达到59万元,最终是被北京的一个研究碑帖的藏家竞拍,后来也是了解到藏家找到了著录和出处。”朵云轩拍卖中一直推动金石专场的袁慧敏对雅昌艺术网说道。这件标的的出处同样是来自日本,堪称国内石鼓文拓片的孤本,存世仅为4件,其他3件均是在日本。


回归金石学的“本质与趣味”

  碑帖收藏和研究在晚清就已经成为潮流,但是正如其他的一些传统类研究和收藏一样,日本在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占据了这一门类的核心,但随着中国收藏和研究的兴起,这股潮流慢慢的转向了国内。

  “我们不说大的艺术品市场环境的调整,就说碑帖为什么到了现在成为潮流,从藏家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是到了收藏家要提升自己和藏品的时候了,那拿什么提升,我们市场里有什么新的东西,我认为这个是最本质的东西,碑帖就是这个本质的东西。比如我买一件齐白石或者傅抱石的东西,藏家会去研究著录和流传,也就是所谓的历史,以期待和历史真相更加的接近,是从欣赏到研究的递进,从这个角度讲,碑帖对于历史的还原度最高,这是能够满足藏家们欣赏和研究的兴趣的。”彭向阳在谈及为什么今天是碑帖收藏高点时如此说道。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热点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带着投资的意味,但在王维看来这并不影响这个板块的发展。

  “碑帖收藏藏家群体首先来说收藏和投资都是有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并不矛盾,与其整个分析他们到底是收藏多还是投资的多,不如说这个板块目前整个这个板块在逐渐增长,这个群体再去扩张,以前很少的一个部分到现在很多人开始参与进来,所以这个群体在逐渐地扩大,逐渐地增大,增大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某种价值的回归,金石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相对是认识的回归也是应该的。”王维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起码的共识就在于,一开始进入这个板块的藏家出于兴趣爱好和研究者占多数,只是现在的价格而言,让那些以前不关注这个门类的其他书画收藏者开始关注了,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俗气的讲如何“淘金”和“捡漏”和专业和非专业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5.jpg

吴大澂:晚清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


  书法专业出身的王维则是从三个角度去判断金石作品的综合价值。第一涉及到金石比如重要的器物,如果是《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这些器物会明显比其他器物的拓片要贵重一点,或者是一个名家如果在《散氏盘》和别的器物的概念上题的也不一样,这是器物的载体。

  第二如果说到拓片、碑帖或是金文的拓片,精良的拓工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名家的拓工和一般普通拓工价格差的特别多。第三一定要是金石学家或者是文人的参与,如果没有题跋和一个有很多名家题跋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6.jpg

吴大澂、吴云、吴熙载 《跋虢季子白盘拓本》 嘉德 成交价:253万元


  “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为什么在拍卖中会那么贵,第一就是画里面的器物重要,吴大澂在古玉的收藏考证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金石里面有很多都是吴大澂收藏的重量级的作品拓上去的,满足了第一个重要器物;第二拓工精良,这四条是吴大澂亲自拓,拓工一流,作品呈现出来的金沙拓还是朱拓,拓工也是一流的;第三金石家或是文人的题跋,吴大澂每一段都有题跋和考证,长题,满足了这三个特征才会有比较好的一个市场的反映和表现。”王维以吴大澂作品为例说道。


吴大澂后的“大金石”概念

  但其实就碑帖多创造的“天价”的拍品来看,金石热中的“碑帖热”依然是独占鳌头,对于金石的概念而言,今天的拍卖或许过于狭窄。事实上,在王维看来,金石题材和金石学家创作的书画作品都应该是属于金石作品,在文津阁推出的吴大澂及晚清金石学家作品及藏家专场中,王维就是主打这样的一个金石概念。

  “首先是从时间的梳理上,金石学并不是清代才有的,其实到晚明的时候就出现了金石学,当时出现了很多研究学者,包括一些当时的艺术家都在开始关注金石,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黑暗,在政权交替的过程中,很多想要求取功名报效国家的学者在看到这种黑暗之后,开始把精力和视野转向学术和案头,这首先是前提;当然当时出现大量的考古实物,又为这些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在这两个共同的作用下,金石学开始慢慢的形成,到晚清形成高峰”,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系出身的王维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而在王维所说的主体中,学者和艺术家是今天金石拍卖中两个重要的部分,一是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考证一些出土的资料来证明当时文献上记载的东西;二是艺术家们也发现研究之外的乐趣,比如邓石如发现把一些出土的碑刻用到书法创作中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的作品就是我们今天界定金石作品的一个种类。


7.jpg

浦华 《钟鼎插花》 3.7万元 北京翰海1994年首拍


  “比如吴昌硕也是其中的代表,以石鼓文、大篆等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这种金石学家的书画作品;第二就是金石题材的作品,因为有一些人并不是金石学家,可能只是一个海派的画家,但是他会在一些青铜器的拓片上补上一些花卉,比如创作清供图题材的作品”,王维进一步说道。

  就市场环境而言,如果说金石形成一个热门的时候,其中必定会出现几个有代表性的东西或者是金石学家,今天的吴大澂就是这股热潮中所推出的“明星艺术家”,而他的身份就是我们所说的金石学家,他所创作的金石题材的书画作品就是代表性的拍品,如在文津阁拍卖中的创造新高的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四条图就是其代表。

  “吴大澂是比较代表性的,因为在晚清作为收藏来说,作为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各个方面来说、历史的重要性和书画创作来说都是一个比较代表性的,所以通过他这个点一个非常全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倍受大家的关注,也是整个金石板块受人关注,只是一个代表性的方面而已。而且因为他自身的这种多元性,自身的代表性,所以也是这个板块一种倍受关注的折射和现状的反映,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王维对雅昌艺术网说道。


8.jpg

2015年春拍中朵云轩推出的首个全形拓拍卖专场


  同样的,在王维所策划的吴大澂与晚清金石学家群体专场之外,袁慧敏曾经所策划的首场名家篆刻专场,以及即将在朵云轩秋拍中出现的首届古名砚、印谱、篆刻、金石学家书画专场,就是围绕着袁慧敏所提出的“大金石”概念。

  与传统的金石学概念有所补充的是,袁慧敏所提出的“大金石”概念,就是很朴素的要扩大这个曾经的冷门在社会中的广泛度。他把原本属于古籍善本的印谱和金石拓片、原本属于书画范畴的金石家书画、原本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印纽、印材,统统归入“大金石”概念,进行了一番整合营销,每一个细分品种的推出,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学术梳理,因而即便是艺术市场疲软的这几年,“大金石”概念的专场拍卖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语:拍卖本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对于收藏者更是如此,也许今天金石的这股热流为藏家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满是天价书画的今天,回归到有意思的收藏拍卖,是能够让人上瘾的,这种天然能够引起研究乐趣和欲望的东西才是本质,金石的回归,也是文化的回归。

点击排行